肌肉結構 肌原纖維
文/楊嘉慧
審稿/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 謝伸裕
審稿/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 謝伸裕
爆發力與耐力先天註定
骨骼肌是由好幾條肌束構成,肌束裡有肌纖維,肌纖維外形呈圓柱狀,與一般細胞不同,主要是許多小的肌原纖維構成,而肌原纖維又是由一排排可收縮的肌節所組成,當肌節集體收縮,便會牽動骨骼。
(電腦繪圖:姚裕評)
|
人體在速度與耐力表現上的差異,與兩種纖維的組成比例有關,一般天生耐力型運動的選手,慢縮纖維的比例較普通人高。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謝伸裕指出,人體每塊肌肉的肌纖維類別組成比例不同,每個人肌纖維類別比例也都不相同,這完全受遺傳控制,不會因為後天訓練而改變。
後天訓練,超越極限
天生的肌纖維組成比例雖然會影響運動表現,但是藉由後天訓練,仍可改變肌肉大小,提高運動成績。一般選手都是藉由超負荷訓練,破壞體內環境的恆定,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體溫上升、能量消耗、血糖下降等,身體為了維持恆定,會做些改變以適應變化,肌肉變粗便是其中一種適應方式。運動所造成的肌肉粗壯,並非肌纖維數量增多,而是變粗,原因是超負荷訓練促使肌纖維內的肌原纖維增加、粒線體數目增多且體積變大、細胞內的代謝物質變多等。
當肌纖維受損,位在肌纖維附近的衛星細胞會進行分化、修復,最後肌纖維會變得肥大。圖左中的小插圖為修復前肌纖維的橫切面,圖右小插圖的則為修復後的肌纖維橫切面。 (電腦繪圖:姚裕評) |
不過肌肉變粗不一定能提高肌耐力,謝伸裕指出,肌耐力是某一部位肌肉或肌群做反覆收縮動作,或是肌肉維持某一固定用力狀態的持久時間,與心肺功能也有關係,因此必須藉由耐力訓練,配合呼吸調整做有氧訓練,增加心肺功能,才能發揮肌耐力。
由於肌肉越大,消耗的能量會越多,如果肌肉練得過大,負荷重量增加,選手反而容易疲勞,也同時讓兩關節間的活動範圍變小,甚至影響柔軟度。因此體能教練必須精心計算,才能適當的訓練肌肉,讓選手在競技場上有最突出的表現。各國頂尖選手在奧運的殿堂挑戰速度、力量與耐力的極限,他們精湛的表現,都是辛苦鍛鍊時的汗水所累積而來。
肌肉變粗,人與動物大不同
最早動物實驗是1970~80年代美國德州大學教授剛亞(William Gonyea)與其同仁對貓所做的實驗。結果發現受訓練的前肢,其肌纖維數目較未受訓練的前肢增加20%;他們也發現貓的兩種肌纖維會因訓練而改變比例,例如經由有氧訓練,貓的慢縮纖維的比例會增加。
不過在人體實驗中,大部份的研究結果都否定肌纖維增生與肌纖維組成比例會經由訓練而改變。對此,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謝伸裕認為,肌纖維因運動而變粗的程度,在動物身上並不如人類來得明顯,或許正是如此,動物才必須靠增加肌纖維數量來提升肌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