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技術

 三同技術 

秦平村 86年2月 

射箭技術響片→撒放這一環節。在撒放之前所有準備部份所作出的努力,最後都集中地由撒放表現出來。 撒放瞬間,必須「穩定」、「瞄準」、「用力」(響片撒放)三者同步出現,這是提高命中率的決竅,我把這三者同步出現,簡稱「三同」技術。 

「三同」中,「穩定」是主導因素,以穩定帶動「瞄準」和「用力」同步出現。

① 穩定包含三種要素:即心理穩定、姿勢穩定、用力穩定。 

這三種要素中,心理穩定起著主導作用,帶動姿勢穩定和用力穩定。也是三種穩定同步出現達到總體穩定。

 心理穩定包括了思維活動穩定、情緒穩定、激活水平穩定、生理生化方面的應激狀態穩定、神經靈敏度、穩定等等。 

②在射箭競技活動中,心理因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是射手的思維狀態,對競賽起著成敗攸關的作用。 

③三同技術示意圖如下: 

 用力    ←←←   穩定  →→→  瞄準

    ↑                        |                      ↑

 用力穩定 ←  心理穩定 →  姿勢穩定

                           ↓↓↓↓↓

 激活水平 神經靈敏度 情緒 應激狀態 注意力集中度

 ↑↑↑↑↑ 

思維活動 


④ 如何以穩定為主導,帶動瞄準和用力(響片→撒放)同步出現。

  當技術動作的準備階段(指撒放之前的各技術環節),按規範要求完成時,瞄準應自然形成,與此同時,響片撒放過程在下意識(自動化)狀態下自動完成。 

 A、穩定受意識控制。

B、瞄準是在半意識狀態下隨姿勢的穩定而形成的。所謂半意識,是指注意力回收到準星以內的「內環境」中並合理分配(不能平均分配,瞄準過程只不過是在視覺的參與下,隨姿勢穩定而進行的一種「念動狀態」而已。

C、用力(響片→撒放)過程完全是在一種下意識狀態下的自動化動作過程。這是經過千萬次練習所形成的一種「聲 動」條件反射,它不須要受運動員的意識控制,否則一當受意識控制就會成為對自動化程序產生干擾,其結果命中率就會明顯降低,因此在實射過程中運動員千萬不應去思考如拉響片,如何作撒放動作等。(分解的動作基本功練習應別論),這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方法,因為射箭技術的核心是「一致性」而自動化動作程序是實現一致性的根本保證。  

     當基本姿勢剛進入開弓後的第一穩定期的「峰頂段」瞄準形成,撒放完成,三者同步,命中率就高,如果三者中有一個以上因素達不到同步,動作、節奏和基本姿勢的結構都受到影響,直接影響命中。 

⑤瞄準是整個姿勢不斷趨向穩定的過程中,綜合調整的結果       姿勢穩定是瞄準的基礎,沒有姿勢的穩定瞄準將難以進行,即使能通過局部姿勢挪動來形成「瞄準基線」,但這也是不穩定和短暫的,是破壞了整體結構一致性的一種異常瞄準,其命中概率是很低的,因此,在日常訓練中,我們應培養運動員以總體穩定而自然形成瞄準的方法,盡量避免上述錯誤方法的產生。

 瞄準是隨姿勢的綜合調整和逐漸穩定而自然形成,視覺只起一種監察檢查作用(檢查是否形成瞄準,這就是瞄準在半意識下形成的方法,也可以說是念動狀態瞄準法)

 ⑥用力的穩定性是保證瞄準與響片—撒放軍步進行的基礎       瞄準與響片  撒放要能夠同時進行,必須在二者之間互相取得「提前量」,這也是「三同」技術的主要方法。

 運動員以開弓起,就用固定一致的速度向後拉弓一直到響片—撒放。用力不允許有任何停頓或臨時變化,拉弓臂用力的大小,運動的速度快慢是固定不變。為了使瞄準穩定期的「峰頂區」與響片→撒放時機重合,而拉弓運動節奏是自動化的不能停下來等待瞄準,因此瞄準過程要取得撒放時機的提前量。

 另一方面,當瞄準穩定期峰頂區出現的同時,撒放過程也就剛好結束,這就要求在峰頂區出現之前,就應開始響片 撒放過程,以射手主觀意識上看,當其對瞄準尚來完成還不完全滿意,但又即滿意的時候,就應開始響片→撒放過程,因此用力過程(響片 撒放)要取得瞄準的提前量。

       常見的錯誤是運動員要等到瞄準過程完成之後,主觀感到滿意和放心了,才開始用力響片過程。但是等到響片穩定期就已經過去,第二不穩定期已經開始,主觀瞄準又不滿意了,重新進行瞄準,這樣多次反復循環,造成用力僵持、節奏阻滯、進攻意識消失,甚至產生拉不響片的心理障礙。 

⑦對「三同」技術的最大干擾和破壞,是來自運動員主觀心理方面 尤其是運動員的思維活動。

常常是運動員對自己此時的技術狀態產生疑慮,或者是對響片—撒放時機判斷出現猶豫、或者對命中後果的得失考慮、或是想把姿勢動作做得「更好一些」瞄得「更精確些」或是過份貪環等等,這些思維活動很容易使順利進行的「三同」技術程度受到干擾和破壞、甚至使程序停止下來又重新進行。

 運動員的思維活動對自己心理狀態情緒、激活水平、生理生化的應激變化等都有直接影響,並直接以技術狀態反映出來,尤其對姿勢穩定和用力穩定影響更為明顯,所以運動員的思維狀態的穩定性是心理穩定的基礎;心理狀態的穩定是姿勢穩定和用力穩定的基礎;穩定狀態是「三同」技術的主導,由此得出結論:思維狀態的穩定是射箭技術的關鍵。 在射箭競技活動中,運動員要作到「靜心」、「息念」、「無欲則剛」。思維活動要納入訓練要求的軌道,心理狀態特別是思維活動要自覺接受主觀意志和教練的雙控制,這是射箭運動員迅速成長,通往世界冠軍道路上的重要證。 

⑧實踐證明 許多優秀射手在創造優異成績時,其思維活動都處在很低的水平上,一支箭的發射中,他的思維動幾乎停止,內心「一片空白」,據國外的一些測試表明:一些世界優秀射手在撒放瞬間,其大腦的主管分析的左半球無腦電波出現,(即無思維活動),說明他的技術動作程是自動化的下意識的。 

對此,我們教練員面臨著對運動員進行教育和教養的雙重任務,一方面要通過思想教育提高運動員的認識水平和覺悟水平,樹立遠大的奮鬥目標;高標準,嚴要求。不為個人得失,要練好本領為國爭光。另一方面又培養運動的科學態度,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運動心理和習慣,讓思維活動永遠受意志力的控制。經常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之中。 

誰能在賽場上牢牢控制自己的思維活動,誰終將成為賽場上的勝利者。



自动化的特征

①由多部分微小动作组成一个完整动作

②多余动作和紧张的消失

③控制作用的减弱和感觉控制作用的加强

④稳定、灵活


射箭的一致性系统

 射箭的一致性系统(提纲)

四川射箭队教练

秦平村

射箭这项竞技运动,要求射手在四天的比赛中,尽可能把全部的288支箭都能射向靶心命中10环。射箭运动的最高竞技目标,总分是2880环。

因此,射箭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准”的问题。

要作到每箭必中10环,就要求我们在训练工作中把各种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的竞技因素,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并对这个综合体实行严密的恒定控制(不一定都是定量控制)另一方面,要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综合体始终保持在恒定的水平上。这种以“准”为目的,以一致为中心的综合体,就是射箭训练工作的“一致性系统”。

一致性系统中的各个系统,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内容,通过训练控制,实现本子系统的一致性,并最终实现整个大系统的一致性。

现将各子系统对一致性的任务、内容、方法等,以提纲形式概述如下:

一、射箭器材系统的一致性

1.弓及其附件:

射箭是经人体作功后,利用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弓是能量转换器。为了保证弓在发射过程中其力学性能高度一致,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每次开弓贮存的能量必须一致。弓上装有张弓指示器,它既是命令撒放的信号器,也是向射手提示拉距一定,贮存能量一定的信号器。

B、每次放箭,弓所释放的有效能量必须一致。在撒放时,弓弦的延仲、弓片形变后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弓体结构松动等消耗了弓的发射能量。但余下的能量作用於箭,使箭产生加速的有效能量必须一致。

C、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弓体各部件必须坚固、紧密、耐用。在频繁的弓片形变和弓体的震动中,应始终保持运动性能一致。不允许弓片的弹性中期内衰减和疲劳。不允许结构发生变化。

弓片是能量的转换部件,弓把是能量的承受部件,弓弦是能量的传递部件。弓把必须是坚固的钢性物质制成,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允许产生扭曲和形变。在马体总重量和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弓把的材料应该是轻质的。而其他附件则应使共质量远离弓把的推弓点,以增加弓把的转动惯量,从而增加弓的发射稳定性,弓片一般均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先进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是提高弓片弹性功率的关键。不同功率的弓片,即使拉力磅数相同,箭的发射初速也各不相同。为了提高命中率,射手在迅择弓箭时应考虑两条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射手的实际条件尽可能地使用重弓和长而轻的弓箭。(但弓和箭的匹配要适当)另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弹性功率高的弓片。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射手发射的箭,其初速必须较大,箭道径迹低伸。特别是对远射程的命中投影而积明显扩大。对提高成绩有重要意义。

D、弓的使用性能不因受气温、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E、弓的稳定平衡装置:弓在放射的过程中,在纵轴、横轴、矢状轴上都有发生转动的可能。其中,有的转动较恒定,如在弓平面弓的纵轴上,因箭的发射点和推弓着力点之间有一段距离,形成一力偶矩,使弓在发射时产生在横轴上的转动。假如射手的推弓着力点不变,这力偶矩和其产生的转动惯量也不变,而另一些转动却是随机的。如因扣弦、推弓、撒放,以及风力等因素的不一致,都会使弓在不同轴上产生不同的转动。

弓的稳定平衡装置,就是用来抗衡各条轴上的转动的。其中,以中央主防震器最重要,它应与弓把成钢性连接。目的是抵抗绕纵轴和横轴上的转动。中央防震器的杆应抗挠性强,并适当长一些,顶端防震锤适当重一点,就可以增大在纵轴和横轴上的转动惯量,使弓体在发射中更平稳。副防震器再加上弓把本身也具有在三条轴上的一定的转动惯量。副防震器还有起到放后使弓体平衡的作用,其根部的阳尼吸震器可吸收来自马片的振荡,对射手起保护作用。

F、各附件装置:瞄准具必须坚固、准确、可靠,侧垫应很平滑和弹性稳定,阶台必须灵活一致,张弓指示器应灵敏、准确、不防碍拉箭准确到位、声响适宜。所有这些装置,都是为了保证每一支箭的发射状态能高度一致。

G、弓弦:弓弦是传递能量的索状体。放箭后弓弦到达平衡位置时,箭尾在离开弦口瞬间,弓弦还在呈纺锤体式的简谐振动和受张力引起延伸与回缩。如果由於撒放不一致或箭尾夹住弦口的松紧不一致,箭尾脱离弦口所处的振动位相也不同。这是箭着点左右自然散布的原因之一。弓弦的仲缩性愈小,弦口那种纺锤体式振动的振幅也小,箭着点左右散布也小。同时弓弦的伸缩性小,放箭损耗弓的能量也小,箭的发射初速增大,命中率提高。因此,从竞赛的角度看,高强度低延伸的开普拉弦比使用寿命长的达克隆弦要优越的多。

2、箭:

竞赛规则要求射手必须备有至少六支箭参加比赛。因此,射手使用的同一组箭必须具有以下力学性能的一致性要求:

A、长度相等:在张弓指示器控制下,一组箭的长度相等,则开弓的拉距相等。弓贮存的能量相等,撒放时弓弦对箭的作用力路程相等。

B、用同种材料制成: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铝合金管箭。不同金属型号的铝合金,其实度、弹性模量、比重等也不相同。如用7178号铝制成的X-7简与月2024号铝制成的RX一24箭,二者的硬度、挠度均有很大差别。碳素纤维箭也如此,必须用同样的复合材料制成。

C、箭管的外径和壁厚相同:各国目前对箭管的外径与壁厚仍使用国际统一的管材英制准单位。如1914箭,外径表示为19/64英寸,(外径以1/64英寸为单位)壁厚表示为14/1000英寸(壁厚以1/1000英寸为单位)外径与壁厚相同,则箭管的重量、挠度、气动阻力也相同。

D、箭的质量大小相同,牛顿第二定律:V=(F*t)/M(即α=F/M)说明,箭的发射初速大小与其质量的大小成反比,写所受的作用力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即与冲量的大小)成正比。箭的轻重直接影响其发射初速。

E、箭的挠度相同:箭在发射时,受弓弦挤压,从静止状态加速度向前运动,弓弦在脱离手指时是与发射方向成一定角度的路线滑动。这一侧向分力加上弓弦的压力和箭本身的静止惯性使箭产生向侧弯曲。弓弦压力愈大。或箭的抗挠性愈小,则侧向的弯曲挠度愈大。箭杆通过箭侧垫时的侧压力也愈大,因此,挠度不同的箭,其左右箭着散布区也不同。

F、箭的重心位置相同:箭在飞行中的稳定力矩,是指箭所受空气的阻力大小乘以阻力合力中心点到箭的重心的距离。一般来说,箭的重心靠近箭头方向愈近,箭的稳定力矩愈大,箭的飞行状态也愈平稳。但是,重心愈是远离箭尾,发射时产生的侧向挠动力矩愈大,简的侧向弯曲挠度愈大,飞行中的“蛇形振动”也愈大,影响命中精度。据一些国家的实验研究表明:箭的重心位置、在离箭的几何中心点的靠箭头一侧。重心至几何中心的距离是箭总长度的7%到9%之间为最佳区间。重心位置,直接影响箭的飞行状态。

G、箭的气动外形相同:箭管的直度外径大小和形状,箭头的形状和整流槽的数量、深没、箭羽的形状、与空气的阻力面大小、箭尾的形状等气动外形,都将对箭的飞行状态产生影响。

大多数射手的箭羽都粘贴有一定的螺旋角,使箭在飞行中产生旋转。旋转着的箭,其纵轴会始终与其飞行径迹相切,以提高命中精度。但是由於箭的侧向挠动,加之箭的重量轻,如果箭的转速过大,容易出现箭尾在空中围着纵轴绕圈子的亂象。

H、箭尾夹住弦口的松紧相同:箭离弦时,弦对箭向后相反的拉力也相同,弓的有效发射能量也相同。同时,由於弦对箭的反拉力相同,箭在弦呈纺锤体式简谐振动中,离开时所在的位相也相同,命中精度更高。

总之,射手参加比赛所用的同一组箭中,应力求各物理性能相同。

现介绍几种选择箭支一致性的测试法:

重心测定平台:用木或一金属作一平台,中间安装一支撑刀口,箭放刀口上达到平衡,刀口处即箭的重心位置,并用铅笔画出标记,从中选出重心位置相同的箭。

箭的质量大小,可用精度千分之一的天平测定。选择质量大小相差在千分之十以内的箭。

箭尾直度校正器:校准箭尾粘接的准确度。

箭管校正器:利用千分表平台检查和矫直箭管。

水浮选择法:将待选的箭,箭头朝下插入一缸水中,选出箭尾浮出水而高度一致的箭。这种方法简便实用,但对箭的挠度和气动外形等方面,不能鉴别。

发射架选择法:在固定的发射架上,用同一张弓(最好射手本人的弓)将待选的简在无风的条件下向中、远射程的箭靶射准,或用同样的方法向广阔的平地射远。经过反红发射选出箭着相对集中的箭来。两种方法中,射远选择法比较准确(但要选用平且、统松、无石头的土地)因为箭支是飞行到抛物线降弧的末段才到达地面,这样容易扩大简支各物理性能上的差别,所以选择精度高。


二、射箭学理系统的一致性

射箭学理的一致性,是建立在生物力学的基础之上。在弓箭器材系统一致性的前提下,射手射出每一支箭,要命中10环,从理论上必须同时遵守以下三条基本法则:

1、箭的发射初速必须相同:
箭的发射初速是决定箭的运行径迹低伸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箭在靶面纵向(Y轴)上的高低散布。影响发射初速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a、开弓拉距必须一定,马所贮存的能量才能一定。张弓指示器就是这方面的信号装置。

b、放箭时弓弦作用於箭的有效能量必须一定,也就是说放箭时各种“能量损耗”必须相同。有一些不肯定因素影响了有效能量不一致。

①.射手是在听到张弓指示器发出声响就开始撒放的,由於射手的力量变化、神经兴奋度的变化、心理状态的变化等都会使“声响一放”这一区间的反应时长短不一致。因为反应时不一致,拉弦手在向后不停运动中撒放的位置也会不同。这样就使弓贮存的总能量不一致,发射的有效能量也会不一致。

②.射手在拉弓时,拉弦臂的小臂、手腕、手掌、指关节等的紧张度会有变化,当其撒放时,以上各部位首先公驰弦才能脱离手指。这种公弛就是一种能量损耗,能量损耗不同,发射有效能量也会不同。

2.箭的发射角必须相同:
发射角是指瞄准线与箭的发射径迹起点的切线间的夹角,射程不同发射角也不同。射手的瞄准线是固定的,不同的射程以调整准星高低来改变发射角。

所谓瞄准线是指靶心中点——准星——弓弦一侧边缘某一点——优势眼(瞄准眼)的瞳孔,这四点所组成的一条理论上的直线。

由于射箭规则的限制,在马上只允许安装一个准星,禁止有任何类似照门的参照物。这样发射角的顶点就不能固定位置。基于这种情况,射箭技术上创造了,拉弓手的“靠弦法”,即拉弦手的食指紧贴射手下倾骨。牙关闭拢,弦靠在鼻准、人中、下巴三个正中点上,这样就使弦口到瞄准跟瞳孔之间这段距离固定下来了。这段距离我们叫“靠弦距”。“靠弦距”一当固兄,发射角的顶点也就固定下来。目前流行的革新护指套,上面装上了隔指板和靠弦板。使用这种护指套,“靠弦距”就更加精确一致,比起普通护指皮套就先进的多了。

箭的发射初速和发射角一致了,这就保证了箭着点在靶面上向着X轴线集中(避免了高低箭)。

3、发射的指向方位必须相同:
在叙述这之前,首先阐明“三条理论线”及相互关系的重要性。这三条线是:

a.用力基线:持弓手推弓着力点一—拉弦手中指扣弦点——拉弦臂肘关节中心点,这三点在撒放前后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一条理论上用力基线。(并使这条用力基线尽可能靠近射手的肩被轴)一般射箭运动术语称这条用力基线叫“直线力”。三点中任何一点不能偏离用力基线。否则容易产生撒放的侧向分力,影响命中。

b、瞄准线;

c、箭的运动径迹;

以上三条理论线,必须同时纳入射手的发射矢状面上(注一)这是固定发射指向方位提高箭在靶面向Y轴集中度的很本法则(“三线同面法则”)

三条理论线中的任何一条偏离出矢状面,都必然引起箭在靶而横向偏差。在训练中,有许多原因使“三线”不能“同面”,常见的有以下儿种原因:

1、射手开弓,由肩横轴、用力基线、持弓臂、拉弦警的上臂这四条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构成了一不等腰的秘形的用力结构。肩轴为上底,用力基线为下底,头部处于梯形高的位置。这样一种四边形的用力结构,本身就不稳固,四个角容易变化;再加上上底的肩横轴和下底用力基线这两条边的长度,会经常因射手的力量状态不同而发生变化;还有头部“高”的位置变化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梯形用力结构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下。直接造成用力基线的指向方位偏移出状面。这是在训练实践中造成射手箭着点左右偏差的最常见原因。也正如此,训练射手梯形用力结构的稳固性,乃是一项较困难较长期的任务。

2、正耻的瞄准,应该是“星实靶虚”。这符合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数学定理。用这种方法瞄准,其瞄准理论上的命中误差最大值,就是靶上虚影的宽度(视线焦距不在靶面,而出现靶面模糊。模糊的边缘区就是虚影宽度)
反之,如果用“星虚靶实”瞄准法,其准的理论命中误差最大值等于·“星实靶虚”的误差再乘以射程距离数(公尺数)的积!或者说其最大值就是准星的虚影在靶面上的投影覆盖面积!

另外,“星实靶虚”瞄准法,在射手的瞄准撒放心理上,可以起到注意力回收的作用。

3、射手举弓,必须使弓的平面〔(注二))与地面垂直,并与发射矢状面相重合。这样箭的发射径迹才可能始终在矢状面上运行,并最后射到靶面的Y轴上。如果弓平面与地面不垂直,并与矢状面成二面角。箭的发射径迹必然会偏离矢状面,箭着点发生横向偏差。

4、射手撒放外扬或内压;开弓撒放时用力内合或扩胸;撒放松散或带弦;推弓手内拧或外扭;头部位置变化;瞄准线上四点中的偏移等等,都可以引起“三条线”不“同面”。

5、弓箭匹配调整时,要将箭调整到“中心发射”的位置上。就是在未开弓时搭箭在弦上。箭应与弦垂直,并与马平面重合,准星也调到马平而上在送样的》帝心发射”位置上放箭,弦作用于箭的力就会通过箭的纵轴,不会有分力干扰箭的发射方向。

综合上述,总而言之,能同时遵守以上三条学理法则,从理论上讲,箭着点都会集中在靶面X轴和Y轴的交义点上。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每支箭在发射后均可命中10环。

三、射箭技术训练系统的一致性

1、曾经有人说“射箭不管他什么技术动作,就是铅误动作也罢,只要每次动作高度一致,照样每箭都可以打10环”。这种说法如果仅从“高度一致”这一点上看似乎还有道理,但他却没有认真思考这“高度一致”是怎样获得的。

本来,一致性是射箭训练工作的目的,但是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却是获得一致性的保证。只有通过长期性的正确技术训练,才可能逐步达到动作高度一致。正确的技术动作,就其原理而言是科学的、有效的、实用的、节省化的。因此,同一射手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远远比“掌握”错误技术动作更容易、更省力、更容易记忆和定型、更容易形成高度一致的自动化技术动作。而高度一致的自动化技术动作就是射箭技术动作的最高级形式。是使每箭均能命中10的最佳方法。

为了形成高度一致的自动化技术的动作,在技术训练工作中,应以规范化的技术动作训练为重点。所谓规范化的技术动作,是指那些带有普遍性、原则性、基础性的一系列基本姿势、基本动作、基本心理程序等。这些基本功对任何射手都需要,都很有益处。

对规范化的技术动作的设计,往往是把射箭技术的普遍规律与本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的一套基本功训程式和方法。对这套程式和方法要有一套保证实施的制度或措施。

规范化技术动作训练,一定要在充分的运动负荷条件下进行。要反复不断地进行训练、巩固、调整、提高。由量的积累到形成动力定型出质的飞跃。国家射箭队徐开才同志曾根据多年训练经验,总结出了技术训练中的“十一个不变”值得借鉴。现摘抄如

a、射一支箭的心理活动程序不变;
b、两脚站立位置不变;
c、头部转动后的位置不变;
d、举弓的高低和方向不变;
e、开弓的路线和速度不变;
f、开弓预瞄时准星在靶上的位置不变;
g、靠弦的位置不变;
h、箭手推弓方法和着力点不变;
i、瞄准——响片——撒放的时间不变;
j、撒放后后手运动路线和速度不变;
k、撒放后动作延续和停留的时间不变;

以上这些经验总结,也正是对规范化技术动作的一种训练、规格、要求。

2.射箭技术的自动化和非自动化:

a、技术动作自动化的形成及其意义:射手自动化的技术动作形成,必须以大量的正确技术训练而建立起动力定型。定型愈巩固,射手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愈高。在激烈的竞赛中,可东性和反复再现性愈高。这种高度一致性的自动化技术,是射手通往世界冠军宝座唯一的一种技术道路。

自动化技术的形成,神经系统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初期泛化阶段,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尚末建立准确的联系。神经中枢兴奋的扩散(泛化)造成技术动作不连贯不准确。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训练,逐渐进入分化阶段,动作比较准确,概念清楚,神经中枢的兴奋抑制比较集中。并逐步使技术动作处立起动力定型。这一阶段,是技术训练的定型阶段,也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阶段。最后逐步进入技术自动化阶段,这个阶段中射手完成全套技术动作,是完全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之下,而且最准确、最协调、最节省能量。第二信号系统处于很低的活动水平,本上是由第一信号系统控制运转。在自动化技术进行中,主管思维、分析的左脑半球基本上停止了工作,而由主管空间定位和直观功能的大脑石半球来控制这一迅速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容许思维去干扰自动化进程。思维活动愈多,自动化受干扰的可能性愈大。

从心理学观点上看,自动化技术动作形成过程,就是射手由有意识的训练过程过渡到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

b、技术动作自动化,会不断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随机因素绝大部份是通过射手的思维活动出现的。

射手动作失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发生了冲突,也就是射手的思维活动与动力定型(自动化的)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

c、自动化技术动作处于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而不稳定是绝对的。保护射手的自动化技术动作使其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不受干扰的最佳办法,就是严格控制住射手的随机性思维活动,这也是技术心理的重要训练课题。建立符合射手实际的射一支箭的心理程序,是控制射手随机思维活动的有效手段。

应养射手既能在自动化状态下进行竞赛,也能在自动化受到干扰后,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非自动化状态下进行竞赛。并具有迅速进行调整,恢复自动化的能力。把这总结成公式,即“自动化(无意识)→干扰→非自动化(有意识)→调整→自动化(无意识)”。

3、技术动作中的链状结构:射箭技术是属于重复性、一致性、不可变性的技巧型运动技术。射手每射一支箭,均要经过准备——站立——举弓—-开弓——瞄准——撒放——收势等固定不变的技术环节,形成一条能状结构。链条中的每一环节的目的和任务都是为了命中10环。但每一环节所起的作用又各不相同。既有其独立性的一面,也有其承前启后,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连续性的一面。在认识上不能对链状结构机械地分割开来,也不容许对某一环节忽视。

链状结构中的各技术环节,相比之下有一般性的和关键性的作用之分。在运动节奏上各环节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平均对待。

对链状结构技术训练有三个层次:
a、对每一技术环节的训练;
b、对各环节之间的连接配合的训练;
c、对整个链状结构的动作程序的一致性和节奏流畅性的训练。

4、分解训练与组合训练:射箭技术的链状结构,不是由一些技术环节机械地扣连而成,在训练中任何时候都要用整体观点去进行局部环节的训练。而进行局部环节训练时,要充分注意该环节的特点和在整个能条中所处的位置与所起的作用,并注意与前后环节的内部联系等,以整体眼光看局部,而局部一致性的训练是为了达到整体的一致性。

由于这个原因,在训练中应经常交替采用分解训练和组合训练。进行分解训练要从全局着眼。每一术环节必须完全达到技术规格,才会使整个链条符合达到完整的技术标准。

在分解训练中,可以对几个相邻的技术环节分段进行训练;也可以对一个技术环节进行训练;也可以对一个环节一个方面进行训练;也可以对一个环节的一个方面上的一点进行训练,不断地分解再分解。训练工作就会越搞越微、越搞越深入。譬如说,我们可以对“瞄准——响片一一撒放”这一段技术区间进行训练;也可以只对撒放这一环节进行训练;或对放运动路线进行训练;也可以只针对撒放运动路线的停止点,或停止点上的本体感觉进行训练。

相反,进行组合训练时要注意每一环节对整体技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一步步把分解训练后达到了标准的局部技术动作层层进行组合,最后组合成动作清楚、节奏鲜明、高度一致的完整技术。

射箭虽然只有人为划分几个技术环节,但应用分解训练法和组合训练法就会把训练天地变得更宽阔,训练的意境变得更微妙。

四、射箭心理系统的一致性

在射箭一致性系统的各种系统中间,心理系统的一致性最难以训练。各方面对它的干扰因素最多,可变性最大,是射箭训练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一个射手的成长过程,心理因素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

但是根据射手在不同的时期,训练的重点和要完成的任务各不相同。我们把成长期分为三个阶段——生物力学阶段,心理学阶段,哲学、教育阶段。

生物力学阶段:
在射手的培养初期,重点要解决各种技术上的、素质上的问题,不断巩固学到的正确技术,并达到动力定型。

心理学阶段:
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射手的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开始在各种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运动心理的发展水平,总是后于快速进步的技术发展水平,更落后于没有止境的竞赛的客观需要水平。在这一时期射手遇到的麻烦,大多来自心理压力。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受到心理问题的揭制和干扰,一些射手因之不能自拔,个别很有发展前途的射手甚至因此而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在这阶段的心理压力中,既有属于生理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条件反射的建立或转移问题,也有技能技巧与思维活动的协调问题。另外也有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如暗示、认识、思维方法、感知觉、以及一些动机、目的、需要等问题。如果在这一阶段能较顺利解决好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射手在技术水平上会有新的飞跃,向更高一级水平迈进。

哲学、教育学阶段:
经过中级阶段后,射手的运动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更加成熟。在各种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取名次。有的射手进入了技艺高超的优秀射手的行列,个别甚至成了大名黑鼎的名星。这个时期,各种认识问题、方法问题、价值观问题,以及理想、情操、志趣、文化素、人生观、世界观问题,逐步构成了对射手的重大考验。特别是在经历技术发展“高原期”时,这些考验尤其突出,甚至会对射手的运动青春期和运动寿命产生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射手的成长确实是前途维艰。从训练角度上看,要达到在心理系统方面的一致性要求的难度最大。但是,认真分析却有路可走。警如,从以下一些方面人手进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1、树立坚定不移的远大理想和正确的竞技动机:射手出自对射箭运动的热爱和兴趣,产生要达到实现某一目标的社会动机,这是一种为了能表现自我的精神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件下,一个射手只有当他把个人的需要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正确的动饥和持久的动力。只有当他把个人的训练价值与训练的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才会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当他把对射箭运动感到的兴趣升华到对事业的志趣,他才能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基本功。以上这些是解决射手的奋斗方向和动力的根本性问题。

2、正确的得失观:在日常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中,射手处理得失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不同,训练和比赛的效果也不同。射手如果眼光远大,想着将来,不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自然会行动自如,毫无拘束,客观上会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反应出来。那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必然会思想负担沉重,缩手缩脚,关键时刻顶不住而垮下来。古人说“无欲则刚”,这是训练和比赛心理上的一条座右铭。

训练和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获胜。但对待胜败应持有辩证观点。“欲取之,必先予之。”获胜是射手努力的目标但不能反过来压在射手头上,成为思想包袱。竞赛中应该把比赛的胜负问题放在一边,主要精力放在注意技术规格和应战方案上,使自动化的技术动作能顺利地进行,避免不正常的干扰。自然会容易获取比赛的胜利。

3、文化素养和外国知识:提高射手的文化水平,丰富各种科学知识,是一项与训练工作同样重要的战略任务。射手的文化水平愈高,他愈可能有冷静的头脑,宽阔的胸怀。愈是有远大的志向和虚怀若谷的作风。提高射手的文化水平,可以清除狭隘、片面、愚咪、迷信、狂妄、自满等心智方方面的毛病。对迅速提高射手的技术水平,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射箭的客观规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射箭运动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都是射箭运动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同时射箭运动也在不断吸取社会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许多知识营养。另外,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用之不竭的有关射艺的理论遗产。当前,世界竟技体育的水平迅猛发展、竞争愈渐激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最新理论、最新材料、最新工艺、最新产品都被最优先地应用于竞技体育和国防上。我们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因此,对我们射箭运动也不例外,必须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外还要“外为内用”。不断扩大知识领域,不断吸取外围知识的营养来丰富自己,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发展求生存,以创新取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讲:射箭真正的学问在弓箭之外。

4、与链状技术结构的动作程序同步的心理程序:为了准确一致地完成每一技术环节,必须使射手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的时候,同时分别思考一定的问题,或者感知一定的内容,或者反馈一定的信息,或者发出一定的信号等。把这些与动作程序相对应的心理活动内容组成一套心理程序。并固定下来与技术动作长划地同步进行。以保证技术系统在心理系统的监察和控制下准确一致地完成。这些经过反复修正并巩固下来的心理程序,叫“正常心理程序”。是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心理指挥中枢”。

但是,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有各种干扰因素,通过射手的思维活动对“正常心理程序”产生影响。其中有的干扰了技术自动化的顺和进行。进些随机思维活动加入心理程序后,叫“非正常心理程序”。“非正常心理程序”分为两类,一类是干扰破坏“正常心理程序”的叫“负性非正常心理程序”。一类是能使己经受了干扰的心理程序恢复正常状态。这叫“良性非正常心理程序。”

5、培养与客观标准相一致的动作表象和本体感受能力:射箭是一项精细的、高度分化的技巧性运动。技术上往往是“差之毫画,失之千里”,射手的本体感受能力非常重要。由于客观环境处于经常的变化之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观的感知觉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有时主观感知觉与客观标准相差甚大,甚至产生错觉。而这些差距和错觉,往往正是射手技术上开始出毛病的地方。另外,主客观之间出现的差异,也正是教练与射手之间易发生矛盾的地方,甚至因为这些差异经常得不到解释而影响教学关系的和谐。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工作中,应经常以客观标准为反馈尺度进行对射手本体感受能力准确性的训练。

射手对时间、空间、力度、节奏的感知能力综合表现在命中予感上。(按射手一般的说法叫“顺劲”)这是一种可贵的感知能力,而且也是高级射手常有的一种特殊能力。

动作表象是射手再现运动的技术的“贮存器”,正确稳定的动作表象,要通过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才能获得。在理论的指导下,动作表象才可能以动作概念的形式准确地记忆下米,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形成概念的动作表象,在大脑中不过是留下了一些片面的孤立的痕迹而己。这些痕迹容易被另外的优势兴奋灶所吸收,在变化着的主客观环境中迅速被遗忘掉。因此,对射手进行表象训练时,首先要给予射手以准确而清晰的动作概念,并应用词汇、语言、图示等第二信号系统的反馈优势,不断强化巩固,这样动作表象才会准确地贮存在射手的大脑中。

6、信心和进攻性心理是训练和比赛的精神支柱:在训练和比赛中,水平相近的射手之间,成绩差异和胜负之分,往往取于射手的信心和进攻精神。射箭是单人比赛项目,对手就是射手自己,只有敢字当头,充满信心,战胜了自己的怯儒、疑虑、急躁妄想等心理之后才可能获胜。射手在日常的训练中就应该在信心、自控能力、进攻心理等方面加强锻炼。

信心来自于对主客观条件的正确认识,知已知彼,也来自于对自己的暗示,当然信心也离不开较高的技术水平作物质后盾。有了信心才说得上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权,夺取比赛的胜利。

应变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一种对客观事物迅速适应的能力,不论客观情况念样变化,都要迅速采取对策,始终保持自己主观的技术规格的正确性,不变应万变。

自控能力是射手的意志力的表现,意志力的强弱因人而异。有先天的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培养,要不断训练射手按意志和理智行动,保持消醒头脑,不受情感的充治和奴役。

进攻心理的实质就是敢字当头,争取主动。这也是毫技体育普遍需要的一种心理品质。处于进攻性心理状态下,射手的技术系统是开放性的、克敌制胜的武器。然而,处于祛懦的保守的心理状态之下,技术系统却容易变成被攻击的对象。射手对自己的技术产生不信任感,自己又产生了不安全感,最后导致一致性系统变形。

7、心理训练:射手的心理活动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控制的。心理训练的任务,从生理心理学角度讲,就是通过心理训练米调节心理机能,促逃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巩固,加快的力定型的进程,促进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巩固,并可以矫治一些错误习惯和错误的动力定型。在某些重要时刻,甚至还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从而创造出一些正常悄况下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通过心理训练,创造良好的训练和竞赛心竟,改进射手心理活动方式,提高对技术的认知感受能力,培养良性的思维习惯,树立成无不胜的信心和决心,培养抗干扰的自控能力。

心理训练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和教程,这种称有形心理训练。一般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a、自我暗示的方式:如人静放松:表象训练,念动训练等。
b、接受暗示的方式:如催眠、念动训练、矫治心理障碍等。
c、摸拟性的方式:如摸拟比赛,抗干扰训练,表象训练,念动训练等。
d、反馈方式:固有的反馈、外反馈、同步反馈、终末反债等训练法。
e、转移性训练法:用于矫治某些心理阻碍。
f、反向训练法:用于一些错误技术动作的矫正训练。

心理训练也可以寓于日常生活、学习、教育、管理、业余活动之中,可以没有固定为训练方式私训练教程。其目的是为射手达到终极目标负资。这种形式,叫无形心理训东。它主要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达到训练目的。

如果说有形的心理训练偏重于解决战术性河题,那么无形的心理训练则偏重于解决略性的问题。

进行心理训练应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a、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b、自觉训练的原则;
c、在良性心理环境中训练的原则;
d、正面诱导的原则;
c、持之以恒的原则;
f、结合实战的原则。

五、射箭生理系统的一致性

生理系统是射箭运动的物质基础。一致性系统建立在生理系统的基础之上。

射手的生理素质包含了先天部份和后天部份,先天部份受遗传影响,作人为的改造很难,是选材工作的重点。后天部份可塑性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运动训练,特别是严格而系统的训练,可以快速促进一些生理素质按预效果发展。

1、选材问题:选材的中心任务就是选拔那些先天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优势,而且运动训练的起点相对较高的人。通过训练能比较顺利地适应和达到射箭一致性系统所要求的标准,缩短训练周期,早出优秀射手。

初级选材,一般均从形态、素质、造传、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要预先设计出理想中优秀射手在以上儿方面的模式,制定出以上儿方面的标准参数进行测试和评定。

理想中的优秀射手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本身就是对许多变量的选择和统计的结果,随着国内国际射箭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模式也应随之进行修正。

在我国的现有训练体制下,一般材是通过多层次的选拔分层筛选,最后逃行一定时间的直接训练,通过观察和测定、选留优者。选材的成功,预示着事业的巨大希望。

2、建立巩固的运动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射箭技术中每一技术环节都应按照既定的规格练习,正确的运动条件反射建立之日,就是运动技巧掌握之时。各种运动技巧组成射箭技术,射箭技术的学习、掌握、巩固的过程,就是各种条件反射综合形成的动力定型过程。各种条件反射愈巩固,技术的动力定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愈高。运动技术的掌握,神经系统经历的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中,分化阶段(也就是动力定型阶段),是训练工作应特别加以注意的时期。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技术规格形成动力定型。一当定型之后,射手的技术进入了自动化阶段。各种条件反射被暂时固定下来,并在训练中不断再强化再巩固。没有特殊的干扰条件,是不容易改变这种动力定型的。

训练过程中,要尽量为射手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之下。在一时期内,一种训练课题要有强度地多次反复练习,以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手脑并用,利用信号刺,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信号刺激,巩固和加深技术的动力定型。

身体素质训练中应以促进有氧代谢机能的训练效果,如长跑、游泳、划船、自行车、登山等。代谢系统和循环系统机能的提高,是发展充沛精力的重要方法。

技术训练可以增进专项耐久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持久性。

心理训练可以增进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增加抗干扰、抗疲倦、抗枯燥等耐久力。

科学而严格的生活管理、及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充足的营养、合理的休息、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都可以使射手保持高昂的斗志,清醒的头脑,愉快轻松的心情和良性的竞赛心理。

射手的精力,还表现在对各种不同的客观环境迅速的适应能力。如风、雨、寒、署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和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习惯等环境中举行比赛。频繁的旅途迁徒,不同的伙食起居等,都需要射手能具有迅速适应的能力。这是保证射手的一致性系统不受干扰,发挥正常技术水平的重要能力。

4、掌握训练中的生理变化规律,适时地加以调整,为运动竞赛服务;对射手的训练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使运动负荷直织式地增加。古来就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说。训练计划就好象交响音乐一样:有主题,有变奏。有章、段、句、音符。有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更有横向纵向组合的对位、和声、配器等。而作曲家兼指挥就是教练员。从宏观意义上讲,训练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教练员的水平就在于能将射箭的客观规律与自己的主观意识巧妙地结合,让一切活动“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

应用生理学“超量恢复”的原理,控制和掌握射手运动负荷的增减和时机,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摸清射手竟技状态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长期、中期、短期不同时期训练任务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射手的运动负荷,达到使射手的竞技高峰期出现在需要的时刻。这也正是教练员所应掌握的“训练运筹学”,一门训练艺术。

近年来对人体生物钟的研究,正在引起许多人的浓厚兴趣。能把人体生物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训练计划的制定安排上,对于控制射手在需要出成绩的时刻出现竞技高峰期,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六、射箭综合性系统的一致性

1、射箭一致性系统中各种系统之间的纵、横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一种系统中,都有其特殊的内容和任务,并从本种系统的任务出发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一致性。各子系统,都有着自己纵的独立性。但是在横向各种系统之间却联系着许多相同的、相似的、交叉的、互相包含的内容,训练工作必须经常性地纵横两方面组织教学。这样可以避免片面、孤立、重复的病,达到综合平衡,提高训练成效。这类综合性训练对解决某些“边缘性”、“综合性”的问题,特别有效。例如,有的射手出现了“响片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牵连到技术、心理、生理素质等方面的一种“综合症”。从纵向上解决,它在技术子系统中,上也许要追溯到站立、举弓、开弓等因素,下也许要联系到撒放和收势。响片困难也许是因这“纵向链条”中某儿个环节的问题所致;从横向上解决,要联系到心理系统中的信心、暗示、注意力分配、胜败得失等,要联系到技术系统中用力流畅,也要联系到生理素质系统中的主动肌的工作状态,对抗肌的放松状态,和一些条件反射等等。只有从纵两方面综合治疗,才会有明显的疗效。否则,单一方法治疗的结果,往往效果不佳。一些射手甚至因“病情”日笃而挂弓,饮恨解甲的大有人在。

在进行某一系统的某一内容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到横向上在另外一些子系统中相对应的部分,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有时候,某一子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实际原因却在另外的子系统之中。

在进行纵向和横向综合联系时,应注意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纵关系也会出现变化和发展,如前所说的“响片困难”,发生在射手的初学期和发生在成熟期,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以上这种纵向、横向、时间的三度立体式训练法,对于射箭一致性系统的形成和提高,实效是显着的。

2、重视生理、心理、技术三者之间的交义边缘部份:在这些边缘部份的技术问题上,射手掌握起来相对较难,也容易出毛病,矫正也相对费力。在训练这些部份的内容时,应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

3、射箭的节奏问题:节奏问题属于边缘性综合问题。在技术自动化系统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鲜明流畅的运动节奏,是技术自动化系统的灵魂。说它是一个技术问题,毋宁说它更是一个心理问题。它既有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动力定型的成份,也更包含了认识,意志、信心、勇气、观点等因素。

在技术系统的链状结构中,每一技术环节必须在时间、空间、力度等方面固定不变。环节之间,必须有机连接在一起。整个链状结构必须节拍固定、强弱固定、时间固定、运动幅度固定。(称“四固定”)这样一种链状结构,射手射出的每一支箭,在客观上就会形成鲜明流畅的运动节奏。

在心理一致性系统中,运动节奏的实质就是信心和勇气,也是射手风格、意志和动机的综合体现。而心理的稳定程度则是运动节奏的基础。

在技术自动化系统中,节奏的关键部分是“瞄准——响片——撒放”这一区间的时间长短,这是技术自动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4、补偿问题:射箭的准确性是建立在一致性系统的基础上的,是许多个体的一致性因素的集合,在训练中有一些现象应该注意:

a、补偿现象:在一些个体的一致性因素之间,往往在客观上不可能一概都正确和准确,会有不同程度的误差或错误,但射手仍然能够射准。其原因是由于这些错误因素之间有了正负补偿,补偿结果达到了平衡而保持正常状态。因此,在训练中,为了改进某一局部错误因素时,要考虑到与此因素互补的另一些因素,这样才可能有效地改进技术。

b、叠加和增值现象:与补偿现象不同的是,有时两个以上的误差因素发生在一起的时候,不但补偿,而且叠加;有时两个以上误差发生在一起,不是互补为零,也不是盛的和,而是成倍地增值。这方面了我们发现在弓箭匹配和调整中常有这种现象。


(注一):矢就是箭,矢状面的本义是指箭射出方向的垂直平面,射箭时由于射手侧身站立;转头向靶。这种姿势与人体解剖学中划分的矢状面和额状面,正好相反。人体解剖学中的颜状而就是射简矢状而。矢状面的一方与靶面中心Y轴相交,另一方面通过射手瞄准眼的脑孔正中而向后展开。

(注二):弓平面是指弓弦与弓体中轴线连成的平面,它不一定就与矢状面重合在一起


1986年6月



郭蓓射箭发展趋势及问题分析

射箭运动的发展趋势及若干问题的分析

郭蓓  上海射箭队  1995


一、前言

射箭运动是现代类运会项目之一,随着当代竟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射箭运动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国际前联对射箭比赛的规则作了三次重大的修改,随着规则的频繁变动,给训练和比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每一次规则的变动都会带来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方法的巨大交革,如果我们不从思想观念上加以改革而一皮不变地沿袭旧的传统的训练思路,那我们则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潮流,本人在通过亲身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才判工作所作的临场观察、统计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在与国内、外部分教练员、运动员、技术官员交谈的基础上,仅想就当前世界射箭运动技术、竟赛的发展趋势及几个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以便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当前的训练工作服务。

二、当前射箭技术、竞赛的发展趋势

(一)射箭技术的发展趋势

射箭项目是技能类表现准确性的项目,就其技术而言有以下几个特征;比赛仅用一个动作重复若于次决定成绩;动作形式较稳定,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动作结构简单,易学难精;主导因素是技能。

从70年代运动成绩的2400环到80年代中期的2600环直至今日的2700环,射箭技术也经历从求稳,求扎实到求快、求果敢直至求流畅,求协调这几个过程。

当今世界射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

技术动作更超于简单化、个性化、强调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实效性,精确性和协调性,同时更注重对射手心理品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1.射箭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实效性。

①动作的经济性、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动作趋于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附加动作,这一问题从这些年的动作发展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如:从过去的开弓分几步走到现在的一步到位;从过去的先固势后瞄准到目前的边固边瞄等等,技术上的这些改变,减少了不必要的附加动作,简化了射一支箭的动作环节,既达到了简化动作、减少动作环节的目地,又起到了节省能量,节省时间的作用,提高了动作的一致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成绩。

②动作的经济性、实效性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动作结构更趋于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目前世界上有七种射箭动作的结构,采用最普遍的是三角形结构和梯形结构。因为这两种结构较之其他结构更能减少阻力臂、加大动力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用力基线更贴进身体,直线感强,节省能量,易保持,动作易一致。

从目前技术动作的发展趋势看,有两肩更贴进用力基线趋势。

2.射箭技术动作的精确性、协调性。

射箭是个比赛准确性的项目,其核心便是准确性或则精确性,有人提出,准确性的项目,其核心是协调性,对射箭而言,只有技术动作的精确,协调(当然也包括心理、器材等因素)才能保证靶上的精确。

①动作的精确,关于这一点,我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国家队徐开才指导提出的“十六个不变”:两脚站立的位置不变;头部转动后位置不变;举弓的高低和方向不变……

②用力的精确,韩国、美国、前苏联常用仪器来测试,保证射手用力的精确,如;美国科罗拉多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经常举行的为期二周的测试与训练,用肌电监视射手肌肉,肌群的用力情况,并加经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时间的精确,从大量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世界优秀选手射一支箭、一组箭所代费的时间及完成每个动作的时间都相当精确,节奏把握得很好,如,对韩国的金水宁的统计表明,该射手射每支箭从靠弦列撒放的时间为0.9-1.1.有人对美国的巴斯、麦金尼等人的射箭时间作了分段统计。巴劳动保护、麦金尼等人每分动作环节的时间较一致、精确、平均误差较小,如:“搭前——举弓”这一环节的误差平均2"左右,而作为对照组的我国优秀选手均在3"以上,有的达20"。再如:“固势—撒放”(踏准时间)麦金尼、巴斯各距离化的时间十分平稳,箭与箭的平均差只在0.47-0.61之间、而我国射手却在1、13-1.63之间。国际上普遍认为搭前到举弓的时间要合理;适于忽忙不利于稳定心理及支作;适于缓慢则射手易受杂念的干扰,容易导致心理程序的不一致。

3.射箭技术动作的个性化

一般来说,在基础训练阶段要狠抓规范动作,随着训练水平、训练年限的提高,应逐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突出射手的个性特点,从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情况看,技术动作的个人特点都相当突出。

如:韩国的金水宁,瞄准时间短得令人难以置信。从理论上讲,射箭的瞄准有几个时期,获得稳定时期,最佳稳定埋藏,稳定消失时期,随后还有第二稳定时期,最理想的时间是3”—5”,而金水宁大多数的箭不足1",是处于“获得稳定时期”尚未进入最佳稳定时期,但金水宁抓住了动态平衡的那一瞬间,称雄于世界箭坛六、七年,在技术不怎么顺利的情况下,92年还获得了奥运会个人亚军,团体冠军。

再如:世界冠军、多次世界纪录创造者美国的麦金尼,身高不到1.70米,而拉距却达31时,除了臂展长外,该射手上身适当后移,弓弦适当歪靠一点,使两肩充分打开,整个后手的前臂完全处于箭的延长线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了。

(2)现代射箭竞赛的发展趋势

国际箭联从80年代中期以来,对射箭规则作了三次重大的修改,87年起,正式执行了淘汰赛规则(Grand FITA Round),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正式执行了奥林匹克轮(Olympic Round);93年9月国际箭联代表大会对奥轮工作了修改并从94年1月1日起执行新奥林匹克轮(New Olympic Round)

从几次规则改变的趋势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比赛的箭数越来越少,要求射手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双轮比赛每场射288支箭,淘汰赛每场射36支箭而奥林匹克轮每个轮次的比赛仅射12支箭,从理论上讲,比赛的箭数越少,比赛的偶然性就越大,高水平的平赛,只要箭一出9环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比赛的时间越来越短,要求射手表现出各环节良好的节奏,最早时,射箭比赛无时间限制,后来规定二分半钟射了支箭,奥林匹克轮改为四分钟射6支箭,这就意味着二分钟射3支箭,奥林匹克轮改为四分钟射6支箭,这就意味着二分钟射3支箭,团体比赛三分钟射9支箭,这就意味着一分钟射3支箭,这一分钟还必须包括运动员在一米线上交换位置的时间,因此,时间是越来越珍贵了。

3.比赛只在远距离举行,而且取消预、复、决的试射箭,从94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奥林匹克轮取消了除70米处的其他射程,这给以近距离见长的亚洲(包括我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打双轮比赛规则时每天比赛前有6支试射箭,淘汰赛时改为3支,奥林匹克轮取消了试射箭,而试射不单单是试瞄点、试风向、更重要的是稳定心情,取俏试射后,,要求射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动员起来,进入激烈的比赛状态。

4.战术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过去,射箭比赛的战术问题不为人们所重视,有人甚至认为射箭比赛无战术,改成奥林匹克轮后,团体比赛的队员必须轮流上场,这时便引出一个战术问题,谁先上、谁后上,上场后一次一人可射一箭、二箭或三箭再轮换下一名射手,这时又出现一个问题如何轮?再如:比赛采取“一对一”淘汰制又存在一个避实虚的问题等等。

三、几个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关于训练周期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观念认为,射箭是个训练周期短的项目,选材选准了,一至二年就能培养出打破世界纪录的射手,我国不少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确实是在训练了一至二年后就打破了世界纪录,最短的仅九个月,但随着射箭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这一项目去身规律的不断认识,我们注意到射箭的训练周期有逐步延长的趋势,笔者对从1993年这十年中在世界大赛上(奥运会、世锦赛)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统计资料看,这些射手的训练年限(从开始训练到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出成绩)均在6-8年以上,其中在8年以上的占50%,此外,还有一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便是射箭开始训练的年令有逐步提前的趋势。

1.射箭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早期专门化的训练,而上述两个项目都是大年令的项目,开始训练的年龄相对较晚,为了对付拉力40-50磅,大多数国家射箭开始训练的年龄都在15-17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材料上的改进,不可国家意识到射箭不应是一分以体力因素为主的竞技项目而是一个技巧性的项目,其主导因素是技能。由于技巧性项目本身的规律,绝大多数技巧性项目开始训练的年龄都较早。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看,运动技术重要的特征是运动员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协调能力和节奏能力。因为合理的、有效的技术会使运动员所做的动作趋于协调、省力,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这在运动时间轮长的项目中尤为重要。发展协调能力的最佳期是7-14岁 13-16岁是青春发育期开始后的几年,协调能力的发展不稳定,这是由于心理及体内内分泌所产生急剧变化所引起的,而我国的选材则是从这一年龄時段开始,给队员形成合理的、协调的技术带来了较大的障碍,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看,16-19岁人体的发育趋于结束,可表现出极好的协调能力。如:韩国从10岁起训练射手,经过7-8年,正好达到巅峰时期,这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2.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比赛的成绩趋于满环,也导致训练周期的延长,如果说从0环到2400环可以用1-2年来完成的话,达到2500环则不那么简单了,要想达到2600环、2700环没有严格的、科学的系统训练是无法实现的。

3.目前一些先进的家的做法

美国从 83年起推行了一个叫“JOAD”的计划,是“青少年奥林匹克射箭发展计划”的简称(Junior Olympic Archery Development)。目前美国有近300个JOAD俱乐部,参加训练的人数为400人。JOAD计划每年举行几次比赛,有室内、有室外,最十的年龄组为8岁。从8岁起就开始参加比赛,意味着更早就开始进行练习了。

韩国的射箭选才初选阶段在小学三、四年级,也就是10岁左右,有的人还略早一点,如金水宁便是8岁开始练射箭的。

台湾近年来也将射箭的开始训练阶段从中学改到了小学,台湾的竞赛计划中,国小的比赛与国中、高中一样,也形成了一种制度。

此外,不少国家还非常注重多年训练的程序化,如:韩国目前在1600左右的人在进行射箭专项训练,其中小学便有500人左右,为保证训练的系统性,韩国制定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从低到高、由基础到专项技术训练的完整的训练体系,并对各阶段的训练内容及训练重点有明确的、严格的规定,如:小学阶段以拉弓为主,高小及初中只能射50米以内的距离等等。据90年国际箭联公布的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射手中,韩国女选手占58人,男选手占25人,韩国认为:普及和早期训练、系统训练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前苏联也很重视多年的系统训练,不少加盟共和国设有高级运动学校,从高小到初、高中都有统一教材,这也是前苏联队多年来能保持常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问题

1.应针对新规则,改进我们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新规则的特点是:时间短;距离远;预、复、决打法各不相同,讲究团体配合,针对这些与过去完全不相同的规则,我们应采取有别于过去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多年称雄于世界箭坛的美国队遭到惨败,该队总结的第一条教训便是“没有对新规则作有针对性的训练。”

针对新规则的训练包括不少方面,例如:新规则取消了试射,加强首发命中的训练便成了较重要的问题:由于时间短,来不及调瞄点,日常训练中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打区域”的练习。又如:平时训练6支箭一组(或更多)的节奏打惯了,预赛及淘汰赛的问题似乎不大,但对团体比赛3支箭一组的节奏及个人决赛1支箭(40”)的节奏是否适应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平时训练就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再如:比赛都在70米进行,高靶训练及超远距离的训练等方法便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此外,还有团体比赛的出场顺序、打法等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2.应加强素质训练的针对性。

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的素质训练主要局限于力量、耐力方面,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平衡能力(稳定能力),协调能力等也应在射箭身训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射箭的身训中还存在着不少盲目性,即使是力量训练,也存在着“重上轻下,重前轻后”的现象,而韩国、美国等在力量训练中又恰恰强调了腿部力量的训练,因为下肢的稳定性是影响射箭动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大的腿部力量能更有效地支撑身体的平稳,运动员拉马不稳往往不是由于上肢力量不强而是由于下肢力量不强或重心没掌握好而造成的。此外,我国射手左、右手握力与美国射手相比较,我国射手的左手(前手)握力明显低于美国射手,而且这一现象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也暴露出我们训练中的不少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射箭训练的实效性,这方面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研究。

3.对一些传统的训练方法的反思

①“挽弓”是否“当挽强”?

杜甫有诗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材料学方面的突破,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样磅数的弓在弹性及各方面的性能上均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碳素弓片,尤其是陶碳弓片的问世,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世界优秀射手,尤其是女射手的弓的拉力有逐步减轻的趋势,用较轻的拉力的弓能达到过去较重拉力的弓所达到的效果,我们为什么还要让运动员,尤其是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勉强去拉重弓而破坏技术动作呢?较轻的拉力对于运动员掌握动作,把握技术、节省体力、稳定心理均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除了上述理由外,射箭开始训练的年龄逐渐提前,恐怕也是造成世界优秀女射手弓的磅数减轻的原因之一。

②“拉稳定”是否越拉越稳定?

“拉稳定”,也叫“拉弓停时间”,指射手用自己的弓保持拉满弓的姿势尽量延长时间,在过去的十年中,这种训练方法是我国射箭技术调练的主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不少队仍把这种方法作为提高拉号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静力性肌肉调练的原则之一便是时间要适宣,时间过长反而会破坏肌肉的内协调,长期地采用这种拉稳定的方法只会导被运动员的肌肉僵硬,肌肉的内协调及射箭良好的节泰都将漕到破坏。

(三)关于对射手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

飞速发展的竟技体育对运动员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仅有技术上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动员具备竞争能力,临场应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对射箭运动员来说还有一个调试、运用器材的能力,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才能保证大赛中高水平的发挥、正如管理学中所说的“水桶效应”,一个桶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的长度,在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韩国、美国、前苏联做得较突出。

射箭是个个人项目,但直到92年实行奥林匹克轮后,人们才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对一个人比赛”的味道、新的比赛规则要求射手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才能过五关斩六将,夺得金牌,新的比赛规则还要求运动员有连续作战的能力,一天打五场比赛,有时两场比赛的间隔仅为十几分钟。

此外、射箭项目的特点之一是借助弓、箭器材的良好性能取得成绩,射手调试、运用器材的能力要强,而这一点正是我国射手,尤其是女射手的最大弱点,不少射手对器材一知半解,有的射手从进队到离队可能都没自己独立调试过一次箭侧垫,没独立粘过一次羽毛,还有的女射手比赛还得靠教练调瞄点,这不能不说是对进一步提高成绩的一大障碍,因此,对射手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四)关于训练、比赛、恢复整体性的问题

射箭是个较单调的项目,射手长期大量的射箭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一旦引起这种疲劳,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世界各国普遍较注重训练、比赛、恢复的整体性,并将恢复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训练手段,如:注意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进行森林训练、山地训练,转换训练项目,改变训练环境,把恢复与比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于这一点,我国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射手由于神经系统的疲劳得不到及时地恢复而对技术动作产生了消极的条件反射,轻则影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重则导致射手过早地离开靶场。

综上所述,我们应顺应本项目发展的潮流,把握动态,敢于突破,对上述几个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加以研究,以提高我们的训练实效,使我国的射箭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

朱萍   射击射箭运动杂志、试论射箭的时间节奏

附过去十年奥运会,世锦赛射箭冠军资料统计。





84年~93年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射箭冠军的个人资料

姓 名 性别 国家 主要成绩 开始射箭年龄 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名次 所用时间 备 注

达需尔·佩斯 Darrell Pace 美国 76年、84年奥运会男子个人冠军! 75年在锦赛、79年世锦赛冠军;81 年世锦赛,83年世锦赛亚军 13岁 18岁,75年世锦赛冠军 6年

瑞克·麦金尼 Rick Mckinney 美国 83年、8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84年 奥运会第二名;75年世锦赛第二 77年世锦赛冠军;79年世锦赛第二;81年世锦赛第三 10岁 21岁,75年世锦 赛亚军 11年

叶舍耶夫 Vladimir Esheev 前 苏联 87年世锦赛冠军,二破世界纪录; 81年世锦赛第4名;80年奥运会第 6名;88年奥运会第3名 10岁 22岁,80年奥运 会第6名 12年

杰·巴斯 Jay Barrs 美国 88年奥运会男子个人冠军:87年世 锦赛个人第3名,团体第2名;90 年世界野外锦标赛冠军 7岁 24岁,87年世锦赛第3名 8年 一度改行,17 岁起重操旧业,故从 17 岁起计算

扎布罗德斯基 Zabrodsky ,Stanislay 前 苏联 89年世界锦标赛男子冠军;曾打破世界纪录,90年欧州、地中海标赛冠军 14岁 27岁,89年世锦 赛第1名 13年

西蒙·费尔维舍 Simon Fairweather 澳大利亚 91年第三十六届民办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 11岁 22岁,91年世锦赛第1名 11年

弗鲁特·塞巴斯订 Flute Sebasticss 法国 92年奥运会男子个人冠军,92年欧洲、地中海锦标赛第1名;91年世锦赛第6名 13岁 20岁,91年世锦 赛第6名 7年

常吉洪 Chung Jen-hun 韩国 91年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第 3名,92年奥运会男子第2名 10岁 17岁,91年世锦赛第3名 7年

朴英模 Park Kyung-mo 韩国 93年世界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破世界纪录,团体第二名 10岁 18岁,93年世锦赛第1名 8年

徐青顺 Seo Hyang-Soon 韩国 84年奥运会女子个人冠军;85年世 锦赛团体第2名 缺资料

索达托娃 Irina Soldatora 前 苏联 85年世锦赛女子个人第1名,团体 第1名 缺资料

马湘君 中国 87年世界锦标赛女子个人冠军;85 年世锦赛团体第一名 15岁 21岁,85年世锦 赛团体第5名 6年

金水宁 Kim Soo-Nyung 韩国 88年奥运会女子冠军;89年、91年 世锦赛女子冠军,5次打破世界纪 录 5岁玩射箭 8岁起训练 17岁,88年奥运 会第1名 9年

李银敞 Lee Eun-Kyung 韩国 91年世界锦标赛团体第1名,个人 第2名 10岁 23岁,90年亚运 会团体第1名 13年

金珍姬 Kim Hyo-Jung 韩国 93年世界锦标赛女子个人冠军 10岁 16岁,93年世界锦赛冠军 6年

赵云顶 Cho Youn-Jeong 韩国 92年奥运会女子个人冠军,团体冠军;打破三项世界纪录,91年世锦赛团体第1名 11岁 21岁,91年世锦赛团体第1名 10年